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文)精神,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专业素质。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研究生培养导向及质量的重要方面,专业学位教育以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写作形式和写作内容应该更加突出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总体要求
我校现有1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为了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改变专业学位论文学术化倾向,根据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要求,在借鉴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经验基础上,对我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形式和评价标准提出指导意见,总体要求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应该是来源于该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写作形式可具有多样性,注重体现职业需求和专业技能,一般包括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商业计划书、企业诊断报告、产品设计、评估报告等为主要内容,用论文形式表现出来。
二、写作形式及评价标准
(一)调研报告类
1、概念界定
调研报告类学位论文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社会调查方法,对专业实践中的某项(类)工作、某个(类)事件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的资料,或收集整理形成新的数据,经过科学分析、总结归纳、寻找规律、揭示本质、提出建议等所形成的符合学位论文规范的研究报告。
2、内容要求
撰写调研报告类学位论文时,应当深入实际;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思考,能体现作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研究方法等;使用的社会调查方法应当科学合理,并有必要的交待;涉及的材料、数据来源清楚,具有较强可信度、代表性。
调研报告类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具体章节安排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
(1)选题背景。由问题的社会背景开始,结合文献归纳基础上的研究背景,明确作者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解释该选题的现实意义或应用价值。
(2)调研设计。介绍研究的框架。对样本选取、研究步骤、研究工具及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说明和解释。调研设计是判断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应当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
(3)结果分析。对调研的时间、地点、人员、过程等基本情况进行必要的介绍,以表明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对收集到的资料要去粗取精、筛选分类,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论文应对数据进行规范的分析研究,对形成的观点进行合乎规范的解释或说明。
结果分析应当避免材料的罗列,注意归纳整理、划分层次、通过研究分析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做到由表及里,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注意运用对比、数字、图表等来说明主题,增强调查报告的概括力、说服力。结果分析集中体现了作者处理数据的水平和理论素养,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是调研报告类学位论文的主体。
(4)结论建议。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形成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有关的决策建议。对调研进行归纳总结,说明其应用价值和改进方向。
(5)附录。论文最后应附有调查的资料,如访谈提纲、访谈记录、调查问卷、档案复印件等,注明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
3、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权重
选题
选题新颖,来源于实际,具有较大学术或应用价值,能够体现专业类别特点,范围适中。
20%
调研设计
调研设计科学,紧扣主题,资料来源清楚,数据翔实可靠,附录完整。
25%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炼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方法科学,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结论及对策建议具有创新性或现实价值。
40%
写作能力
文笔流畅,条理清晰,论证严密,重点突出,学风严谨,格式规范。
15%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90;良好:89-75;合格:74-60;不合格:≤59。
(二)案例分析类
1、概念界定
案例分析类学位论文是通过在该专业及相关实务中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或者某一类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能够综合反映作者知识水平、应用能力的,符合学位论文规范的分析报告。
2、内容要求
撰写案例分析类学位论文时,应当注意案例的选择,可以是一个案例,也可以是多个案例。使用多个案例的,各案例应当相互补充,形成有机整体,避免只述不评、分散脱节、杂乱重复。案例应当具有一定探讨空间和价值,为相关问题的解决处理、制度完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借鉴。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展现作者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类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具体章节安排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
(1)简述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等。
(2)基本案例。应比较详尽地叙述案例的背景、案例的主题、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作出的决策、需要采取的行动,以及实际状况,要求呈现出完整的案例。
(3)案例分析。应用该专业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多角度地分析案例所反映的主题、问题、过程与结果,评估其优劣成败、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相应的经验和教训。
(4)结论和建议。对解决案例本身,或者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建议,对案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化或拓展思考,从案例研究的结果中推论出最终的结论,并且对结论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作出解释,对案例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策略。
3、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权重
选题和特色
选题新颖,来源于实际,具有较大学术或应用价值,能够体现专业类别特点,方向明确,范围适中。
15%
案例陈述
案例客观真实,描述简明清楚,能够归纳焦点争议,提炼相关理论问题。
30%
对案例的分析及提炼能力
体现作者对案例认识的深度。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研究难度适中,分析方法科学,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具有创新性或现实价值。
40%
论文规范性
文笔流畅,条理清晰,论证严密,重点突出,学风严谨,格式规范。
15%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90;良好:89-75;合格:74-60;不合格:≤59。
(三)专题研究类
1、概念界定
专题研究类学位论文是针对专业实践过程中的某个或某类具体问题,通过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综合运用该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形成的符合学位论文规范的研究论文。
2、内容要求
撰写专题研究类学位论文时,应当避免选题过大,要尽可能小,以利于论文阐述深入、透彻;要尽可能实,把所选专题研究的内容分解或落实到可以考察的具体单位、具体群体,可以调查的具体问题或者可以明确界定的子问题上。研究成果应有助于实际问题的理解或解决,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专题研究类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具体章节安排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
(1)提出问题。阐述所开展的专题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
(2)文献综述。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践处理的基本现状进行梳理,并作出自己的评论。文献综述有助于了解本领域已有的科研成果,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明确所进行的研究的重要性。文献综述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知识基础,是专题研究类学位论文的重要考核内容。
(3)研究与分析。综合运用本专业以及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
(4)结论与建议。经过分析,就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建议、对策或结论,并对研究工作进行归纳总结,挖掘出理论意义和推广价值,简要描述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3、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权重
选题与综述
选题来源于该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文献丰富,综述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20%
基础知识与方法
基础知识扎实,整体设计合理,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恰当,研究步骤和过程科学规范;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调查研究的能力。
35%
应用性及论文价值
论文成果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30%
论文规范性
恪守学术诚信、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逻辑性强、结构严谨、文字通顺流畅;引注、参考文献(中外文)、文字、图表等准确规范。
15%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90;良好:89-75;合格:74-60;不合格:≤59。
(四)企业诊断报告
1、概念界定
企业诊断报告是运用管理理论与方法,在对某企业或行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诊断对象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2、内容要求
撰写企业诊断报告时,诊断对象应为某个实体企业,不得虚拟;诊断内容应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方法可根据研究需要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包括文献资料、问卷调研、深入访谈、现场研究、数据建模等,研究中应做到方案科学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企业诊断报告应能找出企业或行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案。
企业诊断报告类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具体章节安排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
(1)简述诊断对象,对要诊断的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说明,描述和分析国内外现状及相应的研究概况。
(2)方法和过程说明。说明研究方案的设计,阐释论文所应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并简要介绍相关工作的实际进展过程。
(3)内容和分析。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结合研究所采集到的数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结论和讨论。系统概括论文的主要结论,提炼研究者的观点和见解,并对未来改进相关工作进行展望或提出建议。
3、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权重
选题
来源于具体专业领域的重要基础问题或战略实践问题,且基于某一特定企业,有明确的现实背景。
20%
专业性
论文能体现专业的视角和方法;能恰当提炼某专业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恰当应用相关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和专业能力。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案有可操作性;且符合工作量的要求。
35%
应用性
对策的提出和实施合理可行;论文成果对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或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30%
规范性
论文总体结构合理;资料引证、图表展示、分析论证过程准确规范;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15%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90;良好:89-75;合格:74-60;不合格:≤59。
(五)商业计划书
1、概念界定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主要作用是递交给投资人,以便于其能对企业或项目做出评判,从而使企业获得融资。商业计划书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反映投资者有兴趣的内容,从企业成长经历、管理团队、股权结构、产品服务、市场、营销、组织人事、财务、运营到融资方案等。
2、内容要求
撰写商业计划书前首先要了解产品的发展阶段、独特性、分销方式、消费群体、生产成本、价格定位及其发展空间;进行市场调查,给投资者提供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理解;细致分析竞争对手,阐明竞争者给本企业带来的风险及应该采取的对策;表明行动的计划,包括产品推广的方式、生产线的设计、产品组装以及与产品组装、储存、发送有关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情况。计划完成以后仍然可以进一步论证计划的可行,并根据信息的积累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整个计划。
商业计划书类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具体章节安排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
(1)项目的背景介绍。主要介绍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发展策略、财务情况、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情况等。
(2)项目的目标论证。主要从该项目所归属的产业或行业的情况、其市场竞争中的位置等方面论证项目目标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3)项目的实施步骤及风险控制。主要涉及营销、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4)项目撤出计划。主要告诉投资者如何收回投资,什么时间收回投资,大约有多少回报率等情况。
(5)附录。附录是对主体部分的补充。可包括公司背景、团队人员建立、公司宣传品
3、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权重
项目概述能力
简明、扼要,能有效概括整个计划;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吸引力,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能突出自身特有的优势
20%
项目开发创意性及完整性
对整个经营模式的体系设计创意独特新颖;赢利模式可行;财务计划及相关指标合理准确;融资方案具有吸引力;对经营难度和资源要求分析准确。
40%
项目可行性
项目、服务或产品的各项分析和预算的可行性较高,运营计划明确,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等。
25%
规范性
整个计划书规范,文章前后逻辑紧密,语言流畅,内容全面、系统。
15%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90;良好:89-75;合格:74-60;不合格:≤59。
(六)产品设计类
1、概念界定
产品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信息处理过程,它将实际需要与设计者的意图转成为一种具体的产品或工具,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学位论文形式表达出来。
2、内容要求
产品设计过程需要具有可行性理念,要全面确定整个产品的策略、结构、功能。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设计必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风险与收益匹配的要求、使用的要求、创新的要求。
产品设计类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具体章节安排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
(1)产品方案基本概念和设计理念。
介绍产品的核心特征、功能。产品的设计理念,要求在全面的风险和收益分析上体现产品的创新之处。
(2)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产品功能与特点介绍、产品的风险与收益、产品创新点分析、产品市场分析。具体内容有:市场创新点、市场接纳度、当前市场空白与客户内在需求、客户心理分析等;产品的详细功能;产品的参考基准、基本参数、主要指标;风险和收益分析,市场空白原因分析;产品获利的原因分析,产品的适用性,风险控制,潜在客户购买因素分析。
(3)产品优势
主要反映在:成本收益比较、与类似产品的优劣比较、符合市场趋势等方面。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国内外同类产品收益比较;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主要性能、结构、特征等的详细比较说明;同类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原因分析);对国内同类产品的补充和创新及其可行性分析;该产品未来的竞争能力、供给能力等。
(4)产品推广策略
包括新产品推广方式和经费估算、产品推广策略等。
3、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权重
选题
选题符合专业特点,以具体产品为策划对象
25%
基础知识与方法
产品设计方案结构完整;观点清楚,层次清晰;能够引用数据、图表来论证主题,内容翔实。
25%
应用性及论文价值
论文成果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35%
规范性
论文总体结构合理;资料引证、图表展示、分析论证过程准确规范;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15%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90;良好:89-75;合格:74-60;不合格:≤59。
(七)评估报告类
1、概念界定
评估报告是运用统计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在对某评估对象及相关领域背景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评估方法,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备的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分析对象及相关领域的实际运行数据,对分析对象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估。
2、内容要求
撰写评估报告时,评估对象应当真实,不得虚拟;在对某评估对象及相关领域背景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运用统计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设计的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针对性和完备性;分析数据真实可信、来源可靠,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的确定方式科学、方法运用得当;评估报告应当能够展现作者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结论应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评估报告类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具体章节安排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
(1)简述评估对象、评估的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等。
(2)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说明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相关指标的权重及权重的确定方法。
(3)评估与分析。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结合研究所采集到的数据,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分析,评估其优劣成败、利弊得失。
(4)结论和讨论。系统概括报告的主要结论,提炼分析者的观点和见解,并对未来改进相关工作进行展望或提出建议。
3、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权重
选题和特色
选题新颖,来源于实际,具有较大应用价值,能够体现专业类别特点,方向明确,范围适中。
10%
评估指标体系
符合评估对象所在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针对性和完备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的确定方式科学、方法运用得当
30%
分析能力
评估数据真实可信、来源可靠;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评估分析方法科学、结论客观,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0%
应用性
对策的提出和实施合理可行;论文成果对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或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15%
规范性
论文总体结构合理;资料引证、图表展示、分析论证过程准确规范;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15%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90;良好:89-75;合格:74-60;不合格:≤59。